您好!欢迎访问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!

行业动态
您的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行业动态

造粒效果不佳?可能是前道粉碎工序的粒度未达到造粒要求

发布日期:2025-09-29 08:33:46浏览次数:14


在有机肥造粒生产中,很多用户会陷入 “只关注造粒机参数,忽视前道粉碎粒度” 的误区,导致出现成球率低(<70%)、颗粒松散易粉化、粘壁结块等问题。实际上,粉碎原料的粒度是决定造粒效果的 “基础前提”—— 粒度不均或未达标准,会直接破坏物料的团聚性与粘性,即使造粒机参数调至最优,也难以产出合格颗粒。以下详解粉碎粒度对造粒的影响、不同造粒设备的粒度要求及控制方法。

一、粉碎粒度不达标:造粒效果差的 “隐形元凶”

粉碎原料粒度不符合要求,会通过三大机制导致造粒问题,且易被误判为 “造粒机故障”:

  1. 粒度过粗(>5mm):团聚性差,成球率低

原料中若存在大量粗颗粒(如未粉碎彻底的秸秆、枣核硬壳),会破坏物料间的粘结结构,导致 “细粉无法附着在粗颗粒表面形成球核”,成球率骤降。例如用圆盘造粒机处理粒度>5mm 的混合原料,成球率会从 85% 降至 60% 以下,且产出颗粒多为 “不规则块状”,圆整度差。

  1. 粒度过细(<0.1mm):粘性过剩,易粘壁堵料

原料粉碎过细会形成 “粉尘状”,比表面积大幅增加,吸附水分能力变强,造粒时易因粘性过剩粘在造粒机内壁(如搅齿造粒机缠齿、对辊挤压造粒机堵模孔)。同时,过细原料缺乏 “骨架支撑”,颗粒抗压强度不足(<15N),堆放时易粉化。

  1. 粒度不均(粗细差>3mm):颗粒品质波动大

原料中粗颗粒与细粉混杂(如部分秸秆粉碎至 1mm,部分仍为 4mm),造粒时会出现 “局部团聚过快、局部无法团聚” 的情况,导致颗粒粒径差异大(2-8mm),不符合包装销售的均匀度要求(合格颗粒粒径偏差需≤1mm)。

1656920027140659.jpg

二、不同造粒设备的 “黄金粉碎粒度” 标准

造粒机类型不同,对原料粒度的要求差异显著,需针对性控制:

(一)圆盘造粒机:适配 “中粗粒度,保留少量骨架”

  1. 粒度要求:2-3mm 为主,允许少量 1-4mm 颗粒(占比≤10%),禁止>5mm 粗颗粒;

  1. 适配逻辑:圆盘造粒依赖 “物料滚动团聚”,2-3mm 粒度既能保证细粉附着性,又能通过少量粗颗粒形成球核骨架,提升颗粒强度;

  1. 粉碎设备:选锤片式粉碎机,筛网孔径 3mm,处理秸秆、粪便混合原料时,需确保粉碎后无明显长条纤维。

(二)搅齿造粒机:适配 “中细粒度,提升粘性”

  1. 粒度要求:1-2mm 为主,细粉(<1mm)占比≤30%,无>3mm 粗颗粒;

  1. 适配逻辑:搅齿造粒通过 “高速搅拌强制团聚”,1-2mm 粒度能让物料充分混合,形成均匀球核,避免粗颗粒卡滞搅齿;

  1. 粉碎设备:高湿原料用无筛网半湿物料粉碎机(调整间隙至 2mm),干原料用锤片式粉碎机(筛网孔径 2mm)。

(三)对辊挤压造粒机:适配 “细粉为主,保证成型密度”

  1. 粒度要求:0.5-1.5mm,细粉(<1mm)占比≥50%,无>2mm 粗颗粒;

  1. 适配逻辑:对辊造粒依赖 “挤压成型”,细粉为主的粒度能让物料在辊间充分压实,避免粗颗粒导致的 “模孔堵塞” 或 “颗粒分层”;

  1. 粉碎设备:选双轴剪切式粉碎机(轴间间隙 1mm),搭配振动筛分机(筛网 1.5mm),去除粗颗粒。

三、粉碎粒度的 “精准控制” 实操方法

(一)设备选型:按原料特性与造粒要求匹配粉碎机

  1. 纤维类原料(秸秆、枣核):选锤片式粉碎机(带分级筛),筛网孔径按造粒机要求选择(如圆盘造粒选 3mm 筛网),确保粗颗粒被拦截;

  1. 高湿粘性原料(鸡粪、果渣):选无筛网半湿物料粉碎机,通过调整转子与衬板间隙控制粒度(如搅齿造粒需调至 2mm 间隙);

  1. 硬质原料(核桃壳、石子杂质):先经颚式破碎机粗碎至 10mm 以下,再用双轴剪切式粉碎机细碎至目标粒度,避免损坏细碎设备。

(二)过程检测:2 步快速判断粒度是否达标

  1. 视觉检测:取少量粉碎原料平铺,肉眼观察无明显粗颗粒(>目标粒度上限),粗细均匀无 “团块”;

  1. 筛分检测:用标准筛(如圆盘造粒用 3mm 筛)筛分,筛上物(>3mm)占比≤5%,筛下物(<1mm)占比≤20%,即为合格。

(三)动态调整:根据造粒效果优化粒度

  1. 若成球率低:检查是否存在>目标粒度的粗颗粒,若有,需更换更细筛网(如 3mm 换 2mm)或增加粉碎次数;

  1. 若粘壁严重:检查细粉占比是否过高,若>30%,需更换更粗筛网(如 2mm 换 3mm),或在原料中添加 5%-10% 粗秸秆粉;

  1. 若颗粒不均:检查粉碎机是否存在 “筛网破损”“锤片磨损”,及时更换部件,确保粉碎均匀度。

四、避坑提醒:粉碎粒度控制的 2 个常见误区

  1. 误区一:“越细越好”:部分用户认为原料粉碎越细,造粒效果越好,实则过细原料易粘壁、强度差,需按造粒机要求控制上限;

  1. 误区二:“只看平均粒度,忽视分布”:仅关注平均粒度(如 2mm),却忽略粗颗粒占比,导致造粒时局部卡滞,需通过筛分确保粒度分布符合要求。

造粒效果不佳,往往不是 “造粒机不行”,而是 “前道粉碎没做好”。只要明确不同造粒设备的黄金粒度标准,通过 “选对粉碎机 + 过程检测 + 动态调整” 控制粒度,即可从源头解决成球率低、颗粒松散等问题,让造粒工序高效稳定,同时减少设备磨损与原料浪费,真正实现 “降本增效”。



标签:

Copyright © 2012-2021 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4113号-4 XML地图  平台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公示

186-0384-73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