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!

常见问题
您的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常见问题

圆盘造粒机日常巡检与定期保养完全手册(含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)

发布日期:2025-09-03 08:47:11浏览次数:7


圆盘造粒机作为有机肥、复合肥、饲料等行业的核心造粒设备,凭借颗粒成型率高、操作简便、适应性强的优势,承担着将混合物料转化为均匀颗粒的关键任务。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产品品质(如颗粒均匀度、强度)与生产效率,而日常巡检的疏漏、定期保养的缺失,易导致轴承磨损卡死、齿轮啮合异常、传动系统打滑等故障,不仅造成停机损失(日均损失可达数万元),还可能引发设备不可逆损坏。本文聚焦圆盘造粒机 “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” 三大核心部件,制定涵盖日常巡检、定期保养、故障排查的完全手册,为设备运维提供标准化指导。

一、日常巡检:提前发现隐患,避免故障扩大

日常巡检是圆盘造粒机稳定运行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,需在每日开机前、运行中、停机后分阶段开展,重点关注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的 “温度、声音、振动、外观” 四大指标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。

(一)开机前巡检:确认设备 “无异常” 再启动

开机前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排除静态隐患,确保启动安全,具体巡检要点如下:

巡检部件

巡检内容

检查方法与标准

异常处理

轴承(圆盘主轴轴承、传动轴承)

1. 润滑脂存量与状态;2. 轴承座密封情况;3. 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

1. 打开轴承座黄油嘴,观察润滑脂是否饱满、无发黑变质;2. 检查轴承座端盖密封垫是否老化、渗漏(无油污残留);3. 手动转动圆盘,感受轴承转动是否顺畅,无卡滞、松动感

1. 润滑脂不足时补充同型号锂基润滑脂(2# 或 3#);2. 密封垫老化渗漏需更换耐油密封垫;3. 转动卡滞需停机拆解检查,避免强行启动

齿轮(减速器齿轮、传动齿轮)

1. 齿轮箱油位与油质;2. 齿轮啮合处有无异物;3. 齿轮防护罩完整性

1. 观察齿轮箱油位窗,油位需处于 “上下刻度线之间”,油质清澈无浑浊、无金属碎屑;2. 打开齿轮防护罩,检查啮合处有无物料残留、金属杂质;3. 防护罩无破损、固定螺栓无松动

1. 油位不足补充中负荷工业齿轮油(150# 或 220#),油质变质需彻底更换;2. 清理异物后关闭防护罩,确保防护到位;3. 修复或更换破损防护罩,拧紧松动螺栓

传动系统(电机、皮带 / 链条、联轴器)

1. 电机外观与接线;2. 皮带 / 链条松紧度与磨损;3. 联轴器连接与弹性垫状态

1. 电机外壳无破损,接线端子无松动、无烧焦痕迹;2. 皮带无裂纹、老化,手指按压皮带挠度 10-15mm;链条无锈蚀、卡滞,挠度 10-20mm;3. 联轴器螺栓无松动,弹性垫无破裂、脱落

1. 紧固松动接线端子,更换破损电机外壳;2. 皮带老化或链条锈蚀需更换,松紧度异常调整张紧装置;3. 更换破裂弹性垫,拧紧联轴器螺栓,确保同轴度偏差≤0.1mm

圆盘本体

1. 圆盘内壁磨损情况;2. 圆盘倾角调节机构;3. 进料与喷水装置

1. 检查圆盘内壁衬板(如橡胶衬板、不锈钢衬板)有无破损、脱落,无明显划痕;2. 倾角调节丝杆无卡顿,锁定螺栓无松动,倾角刻度清晰;3. 进料管无堵塞,喷水喷嘴无变形、堵塞

1. 更换破损衬板,修补划痕(避免物料黏附);2. 润滑调节丝杆,紧固锁定螺栓;3. 清理进料管堵塞,疏通或更换喷嘴

1656920141296182.jpg

(二)运行中巡检:实时监控动态指标,及时干预异常

设备运行时(通常每 1-2 小时巡检一次),需重点监测动态指标,通过 “听、看、摸、测” 判断设备状态:

  1. 听声音

    • 正常状态:轴承运行无杂音,齿轮啮合声音均匀(“平稳运转声”),传动系统无 “咔咔”“吱吱” 异响;

    • 异常判断:轴承出现 “嗡嗡” 声(润滑不足)、“咔嚓” 声(滚动体破损);齿轮出现 “尖锐摩擦声”(啮合间隙过小)、“撞击声”(异物卡入);传动系统出现 “打滑声”(皮带 / 链条过松)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
  1. 看状态

    • 观察颗粒成型情况(均匀度、强度),若颗粒突然变粗 / 变细,可能是传动系统转速异常或圆盘倾角变化;

    • 查看轴承座、齿轮箱、联轴器有无渗漏(油污、水渍),进料与喷水是否均匀(无断料、断水)。

  1. 摸温度

    • 用手背触摸轴承座、电机外壳、齿轮箱外壁,正常温度≤60℃(环境温度 25℃时),超过 70℃需停机降温并排查原因(如润滑不足、过载运行);

    • 禁止用手掌直接触摸高温部件,避免烫伤。

  1. 测参数

    • 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机运行电流,偏差应≤额定电流的 5%(如 15kW 电机额定电流约 30A,实际电流需在 28.5-31.5A 之间),电流骤升可能是设备卡滞或负荷过大。

(三)停机后巡检:清理与复盘,为下次运行做准备

每日生产结束后,需进行停机后巡检,重点做好 “清理、检查、记录”:

  1. 清理设备

    • 清理圆盘内壁残留物料(用塑料刮板,避免划伤衬板),冲洗进料管与喷水系统(防止物料硬化堵塞);

    • 清理传动系统、齿轮防护罩内的粉尘与杂物,避免堆积导致部件磨损。

  1. 复查关键部件

    • 再次检查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有无松动、磨损痕迹(如皮带是否出现新裂纹、齿轮啮合处有无金属碎屑);

    • 确认所有防护装置(如防护罩、安全护栏)完好,无缺失或破损。

  1. 记录巡检日志

    • 记录当日巡检发现的异常情况(如 “10:00 圆盘主轴轴承温度 58℃,补充润滑脂后降至 52℃”)、处理措施与效果;

    • 对比历史数据(如电机电流、轴承温度),若发现指标持续异常(如轴承温度每周升高 2℃),需纳入定期保养重点排查。

二、定期保养:按周期深度维护,延长部件寿命

定期保养需根据部件磨损规律,按 “周、月、季度、年度” 制定周期计划,重点对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进行深度维护,避免 “小病拖成大病”。

(一)周保养:聚焦润滑与紧固,预防轻微故障

每周停机 1-2 小时开展周保养,核心是 “补充润滑、加固螺栓、清理死角”:

  1. 轴承润滑

    • 对所有轴承座(圆盘主轴轴承、传动轴承)的黄油嘴加注锂基润滑脂,直至轴承座缝隙溢出新脂(排出旧脂),每座加注量约 50-100g(根据轴承型号调整);

    • 清理黄油嘴周围油污,防止粉尘混入润滑脂。

  1. 螺栓紧固

    • 用扭矩扳手紧固以下关键螺栓:圆盘与主轴连接螺栓(力矩 80-100N・m)、齿轮箱固定螺栓(力矩 60-80N・m)、电机地脚螺栓(力矩 50-70N・m);

    • 检查传动系统张紧装置螺栓、圆盘倾角调节螺栓,确保无松动(扭矩偏差≤10%)。

  1. 死角清理

    • 拆解齿轮防护罩,清理齿轮啮合处的油污与杂质(用煤油擦拭,再涂抹少量齿轮油);

    • 清理电机散热片、轴承座散热通道的粉尘,避免散热不良导致温度升高。

(二)月保养:深度检查核心部件,修复轻微磨损

每月停机半天开展月保养,重点检查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的磨损状态,进行针对性修复:

  1. 轴承深度检查

    • 拆卸轴承座端盖,用塞尺测量轴承径向间隙(普通深沟球轴承如 6210,标准间隙 0.015-0.035mm),间隙超过 0.05mm 需更换轴承;

    • 检查轴承滚动体、内外圈有无划痕、锈蚀,若有轻微锈蚀,用细砂纸(800 目)打磨后重新加注润滑脂,严重锈蚀需更换。

  1. 齿轮与齿轮箱维护

    • 取样检测齿轮箱油质(通过油样观察窗或放油阀取油),若油质浑浊、含金属碎屑,需彻底更换齿轮油(放出旧油后用煤油冲洗齿轮箱,再加入新油至标准油位);

    • 检查齿轮齿面磨损情况(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),齿厚磨损量超过原齿厚的 10% 需更换齿轮,轻微磨损可通过 “齿面修磨” 修复(用细砂轮打磨毛刺)。

  1. 传动系统维护

    • 检查皮带磨损程度(皮带槽底与带轮接触面积超过 50% 需更换)、链条链节磨损(链节间隙超过 0.2mm 需更换);

    • 对联轴器弹性垫进行检查,出现裂纹、老化(硬度增加)需更换,同时重新校准联轴器同轴度(用百分表测量,径向跳动≤0.05mm,端面跳动≤0.03mm)。

(三)季度保养:系统排查与功能校准,保障设备精度

每季度停机 1 天开展季度保养,全面排查设备隐患,校准关键功能参数:

  1. 轴承与轴配合检查

    • 检查轴承内圈与轴、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情况,若出现松动(轴承可轴向窜动>0.1mm),需采取 “轴颈镀铬”“轴承座镶套” 等方式修复,或更换轴与轴承座。

  1. 圆盘与传动系统校准

    • 校准圆盘水平度(用水平仪测量,偏差≤0.1mm/m),若倾斜,调整设备地脚螺栓;

    • 校准圆盘转速(用转速表测量,偏差≤额定转速的 2%,如额定转速 20 转 / 分钟,实际需在 19.6-20.4 转 / 分钟之间),转速异常需检查电机变频系统或传动比。

  1. 安全与控制系统检查

    • 检查设备急停按钮、过载保护装置(如电机热继电器)是否灵敏,触发急停后设备需立即断电;

    • 校准进料流量传感器、喷水流量传感器,确保物料与水分配比精准(误差≤3%),避免影响颗粒成型率。

(四)年度保养:全面检修与部件更换,恢复设备性能

每年停机 3-5 天开展年度保养,对设备进行全面拆解检修,更换老化部件,恢复设备初始性能:

  1. 核心部件更换

    • 更换所有轴承(即使状态良好,使用超过 1 年也建议更换,避免突发故障);

    • 更换齿轮箱齿轮油、所有密封垫(轴承座、齿轮箱、联轴器),确保密封性能;

    • 更换圆盘内壁衬板(如橡胶衬板使用超过 1 年,磨损量超过 3mm)、传动皮带 / 链条。

  1. 结构件维护

    • 检查设备机架、圆盘支架有无变形(用激光测平仪测量),轻微变形可通过 “火焰校正” 修复,严重变形需加固或更换;

    • 对设备所有金属结构件(机架、圆盘、传动支架)进行除锈处理(用喷砂或砂纸打磨),并涂刷防锈漆(如环氧富锌底漆)。

  1. 系统调试与试运行

    • 完成保养后,进行空载试运行(2 小时),监测各部件温度、振动、声音是否正常;

    • 进行带料试运行(投入额定负荷的 70% 物料),调整圆盘倾角、转速、喷水流量,确保颗粒成型率≥90%、均匀度合格率≥95%,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。

三、核心部件故障排查与解决:快速定位,高效修复

在日常运行与保养中,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易出现各类故障,需掌握快速排查方法与解决方案,减少停机时间。

(一)轴承常见故障与解决

故障现象

可能原因

排查方法

解决方案

轴承温度过高(>70℃)

1. 润滑脂不足或老化;2. 轴承安装过紧(间隙过小);3. 轴承内有杂质;4. 轴承磨损(滚动体破损)

1. 检查润滑脂存量与状态,观察是否发黑;2. 测量轴承间隙,判断是否过紧;3. 拆解轴承,检查内部有无杂质;4. 听轴承运行声音,有无 “咔嚓” 声

1. 补充或更换润滑脂;2. 重新安装轴承,调整间隙至标准值;3. 清理杂质后重新装配,加注新润滑脂;4. 更换损坏轴承

轴承异响(“嗡嗡”“咔咔” 声)

1. 润滑脂不足(干摩擦);2. 滚动体或内外圈破损;3. 轴承与轴配合松动;4. 异物进入轴承内部

1. 触摸轴承温度,若温度正常,可能是润滑不足;2. 停机拆解,检查轴承部件有无破损;3. 检查轴颈磨损情况,判断配合间隙;4. 检查密封垫是否破损,有无杂质进入

1. 加注润滑脂;2. 更换轴承;3. 修复轴颈(如镀铬)或更换轴;4. 更换密封垫,清理杂质后重新装配

轴承卡死,无法转动

1. 润滑脂凝固(低温环境);2. 轴承严重磨损(滚动体卡死);3. 异物卡死轴承;4. 轴承过热烧结

1. 检查环境温度,判断是否因低温导致润滑脂凝固;2. 拆解轴承,观察是否有严重磨损痕迹;3. 检查轴承内部有无金属块、大块杂质;4. 观察轴承是否有过热变色(蓝色、黑色)

1. 更换低温型润滑脂(如 32# 锂基润滑脂);2. 更换轴承与轴(若轴颈磨损);3. 清理异物,更换轴承;4. 更换轴承、轴与轴承座,检查电机是否过载

(二)齿轮常见故障与解决

故障现象

可能原因

排查方法

解决方案

齿轮啮合异响(“尖锐摩擦声”“撞击声”)

1. 齿轮啮合间隙过小(安装偏差);2. 齿轮齿面磨损或有毛刺;3. 齿轮箱内有异物(如金属碎屑);4. 齿轮轴弯曲

1. 测量齿轮啮合间隙(标准间隙 0.1-0.2mm);2. 检查齿面有无磨损、毛刺;3. 检查齿轮箱油质,有无金属碎屑;4. 用百分表测量齿轮轴径向跳动

1. 调整齿轮轴位置,增大啮合间隙至标准值;2. 修磨齿面毛刺,严重磨损更换齿轮;3. 清理异物,更换齿轮油;4. 校正或更换齿轮轴

齿轮箱漏油(端盖、放油阀处)

1. 密封垫老化、破损;2. 螺栓拧紧力矩不足(密封不严);3. 齿轮油位过高(溢出);4. 端盖变形(密封面不平)

1. 检查密封垫有无老化、裂纹;2. 用扭矩扳手检查螺栓力矩,是否达到标准值;3. 观察油位窗,判断油位是否过高;4. 用平尺测量端盖密封面


故障现象

可能原因

排查方法

解决方案

齿轮箱漏油(端盖、放油阀处)

1. 密封垫老化、破损;2. 螺栓拧紧力矩不足(密封不严);3. 齿轮油位过高(溢出);4. 端盖变形(密封面不平)

1. 检查密封垫有无老化、裂纹;2. 用扭矩扳手检查螺栓力矩,是否达到标准值(如 M12 螺栓力矩 40-50N・m);3. 观察油位窗,判断油位是否超过 “MAX” 刻度;4. 用平尺测量端盖密封面平面度,偏差>0.1mm/m 即为变形

1. 更换耐油密封垫(如丁腈橡胶垫);2. 按标准力矩重新紧固螺栓,采用对角拧紧法;3. 打开放油阀,放出多余齿轮油至标准油位;4. 轻微变形可通过研磨密封面修复,严重变形需更换端盖

齿轮齿面胶合(齿面出现粘连痕迹)

1. 润滑不足(齿轮油缺失或老化);2. 过载运行(负荷超过额定值 15% 以上);3. 齿轮啮合间隙过小,摩擦生热过多

1. 检查齿轮箱油位与油质,判断是否润滑不足;2. 测量电机运行电流,是否超过额定电流;3. 测量齿轮啮合间隙,是否小于标准值下限

1. 补充或更换齿轮油,确保润滑充分;2. 降低进料量,控制负荷在额定范围内;3. 调整齿轮轴位置,增大啮合间隙至标准值;4. 轻微胶合可通过细砂轮修磨齿面,严重胶合需更换齿轮

(三)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与解决

传动系统作为动力传递的核心,故障多集中在电机、皮带 / 链条、联轴器三大部件,具体排查与解决方法如下:

故障现象

可能原因

排查方法

解决方案

电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后立即停机

1. 电源故障(缺相、电压过低);2. 电机过载(热继电器跳闸);3. 电机绕组烧毁(短路或接地);4. 设备卡滞(如轴承卡死、物料堵塞)

1.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(380V 电机允许偏差 ±5%)与相位,确认无缺相;2. 检查热继电器是否跳闸,复位后观察能否启动;3. 用绝缘摇表检测电机绕组绝缘电阻(≥0.5MΩ 为正常),判断是否烧毁;4. 手动转动圆盘,检查是否有卡滞感

1. 联系电工修复电源故障,确保电压与相位正常;2. 清理设备卡滞(如轴承润滑、疏通物料),复位热继电器后启动;3. 绕组烧毁需拆解电机维修或更换电机;4. 排除卡滞故障后重新启动

皮带打滑(运行中有 “吱吱” 声,圆盘转速下降)

1. 皮带过松(张紧度不足);2. 皮带老化(表面摩擦力下降);3. 皮带轮表面有油污(降低摩擦系数);4. 负荷过大(进料量突然增加)

1. 按压皮带,检查挠度是否超过 15mm(过松);2. 观察皮带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硬化,手指触摸是否无黏性;3. 检查皮带轮表面是否有油污残留;4. 观察进料管是否堵塞,物料是否堆积过多

1. 调整皮带张紧装置,将挠度控制在 10-15mm;2. 更换老化皮带,选择与原型号一致的三角带(如 A 型、B 型);3. 用煤油擦拭皮带轮表面油污,晾干后重新安装皮带;4. 减少进料量,清理堆积物料,确保负荷稳定

链条跳齿或脱链

1. 链条过松(张紧度不足);2. 链轮齿面磨损(齿顶变尖);3. 链条与链轮中心线偏移(不同轴);4. 链条链节磨损严重(节距变大)

1. 检查链条挠度,超过 20mm 即为过松;2. 观察链轮齿面,磨损量超过原齿厚 10% 需更换;3. 用直尺测量链条与链轮中心线,偏差>0.5mm 即为不同轴;4. 测量链条节距,与标准节距偏差>0.2mm 需更换

1. 调整链条张紧装置,将挠度控制在 10-20mm;2. 更换磨损链轮,确保与链条节距匹配;3. 调整链轮位置,校准中心线,确保同轴度;4. 更换磨损链条,安装时注意链条方向(与链轮旋转方向匹配)

联轴器振动过大(运行中设备整体抖动)

1. 联轴器同轴度偏差过大(径向或端面跳动超标);2. 弹性垫老化或破损(缓冲作用失效);3. 联轴器螺栓松动或缺失;4. 电机或减速器地脚螺栓松动

1. 用百分表测量联轴器径向跳动(≤0.05mm)与端面跳动(≤0.03mm);2. 检查弹性垫有无裂纹、变形,是否失去弹性;3. 检查联轴器螺栓是否齐全,有无松动;4. 检查电机与减速器地脚螺栓,是否有松动痕迹

1. 松开联轴器螺栓,重新校准同轴度,拧紧后再次测量;2. 更换弹性垫,选择与原型号一致的弹性材料(如橡胶、聚氨酯);3. 紧固松动螺栓,补齐缺失螺栓,确保力矩均匀;4. 紧固地脚螺栓,必要时增加防松垫圈

四、保养后的验收标准与注意事项:确保设备稳定运行

完成日常巡检与定期保养后,需通过标准化验收确认设备状态,同时规避保养过程中的安全与操作风险,保障后续生产顺利开展。

(一)保养验收标准:量化指标,确保达标

  1. 外观与结构验收

    • 所有部件(轴承座、齿轮箱、传动系统)无油污、粉尘残留,防护装置(防护罩、安全护栏)完好且固定牢固;

    • 螺栓连接无松动,扭矩符合标准(如圆盘主轴螺栓力矩 80-100N・m),螺纹处无锈蚀;

    • 圆盘内壁衬板无破损、脱落,进料管与喷水喷嘴畅通无堵塞。

  1. 运行参数验收

    • 空载运行 2 小时:轴承温度≤60℃,齿轮箱温度≤55℃,电机温度≤65℃,无异常异响(噪音≤85dB);

    • 带料运行 4 小时:圆盘转速偏差≤额定值的 2%,颗粒成型率≥90%,均匀度合格率≥95%,电机电流稳定在额定电流的 80%-100%;

    • 润滑系统:轴承座润滑脂无渗漏,齿轮箱油位在 “MAX” 与 “MIN” 之间,油质清澈无杂质。

  1. 安全性能验收

    • 急停按钮触发后,设备需在 3 秒内完全停机,且断电可靠;

    • 过载保护装置(热继电器)在电流超过额定值 120% 时,需在 10 秒内跳闸;

    • 设备运行中,各运动部件(皮带、链条、联轴器)防护罩无松动,无物料或杂质进入。

(二)保养注意事项:规避风险,规范操作

  1. 安全操作规范

    • 所有保养操作必须在设备断电后进行,且在电源开关处悬挂 “设备保养中,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,必要时加锁;

    • 拆卸轴承、齿轮等重型部件时,需使用行车或叉车辅助搬运,避免人工搬运导致 injury;

    • 接触齿轮油、润滑脂等化学品时,需佩戴耐油手套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;清洗部件使用的煤油、酒精等易燃品,需远离火源,存放于防爆容器中。

  1. 部件更换规范

    • 更换轴承、齿轮、皮带等部件时,必须选择与原型号一致的产品,禁止使用 “非标” 或劣质替代品(如用普通轴承替代高温轴承);

    • 新部件安装前需清理表面油污与杂质,轴承、齿轮等精密部件需涂抹适配润滑剂(如轴承涂抹锂基润滑脂,齿轮涂抹齿轮油);

    • 更换密封垫时,需确保密封面清洁平整,必要时涂抹密封胶(如硅酮密封胶),增强密封效果。

  1. 环境与存储规范

    • 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油(齿轮油、润滑脂)、废密封垫等废弃物,需分类收集,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,不可随意倾倒;

    • 备用部件(如轴承、齿轮、皮带)需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仓库中,避免潮湿环境导致锈蚀;轴承等精密部件需用防锈纸包裹,定期检查防锈状态;

    • 保养后的设备若长期闲置(超过 1 个月),需在圆盘内壁、传动系统表面涂抹防锈油,覆盖防雨布,防止灰尘与雨雪侵蚀。

五、结语

圆盘造粒机的日常巡检与定期保养,是保障设备 “长治久安” 的关键 —— 通过每日细致巡检,可提前发现轴承、齿轮、传动系统的潜在隐患;通过按周期深度保养,能有效延长部件寿命,避免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。这份手册从 “巡检 - 保养 - 故障排查” 三个维度,提供了标准化、可落地的操作指南,无论是新手操作人员还是资深运维人员,都能从中获取实用的技术支持。

对于有机肥、复合肥等生产企业而言,圆盘造粒机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。因此,需将本手册的内容融入设备管理制度,明确巡检与保养的责任人、时间节点与验收标准,确保每一项操作都落到实处。同时,还需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、物料特性等实际情况,灵活调整保养周期与参数(如处理高黏性物料时,需缩短轴承润滑与清理周期),让保养工作更具针对性。

未来,随着圆盘造粒机向智能化、自动化方向升级(如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测部件温度与振动),巡检与保养工作将更高效精准,但当前阶段,人工精细化运维仍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。只有重视每一次巡检,做好每一次保养,才能让圆盘造粒机持续为企业的高效生产 “保驾护航”,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。



标签:

Copyright © 2012-2021 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4113号-4 XML地图  平台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公示

186-0384-73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