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!
免费咨询热线
186-0384-7333在食品加工领域,颗粒状产品因便于储存、计量和食用,占据着重要市场份额(如速溶颗粒、调味品颗粒、营养补充剂等)。圆盘造粒作为一种成熟的颗粒成型技术,凭借 “设备简单、操作灵活、颗粒均匀” 的特点,在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与挤压造粒、喷雾造粒等技术相比,圆盘造粒更适合中小规模生产,能适应多种原料特性(如粉末、半湿物料),且颗粒强度可控,在功能性食品、调味品、婴幼儿食品等细分领域应用广泛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应用场景、优势特点三方面,解析圆盘造粒在食品领域的实践价值。
食品级圆盘造粒机在传统设备基础上进行了材质升级与工艺优化,核心原理是通过 “滚动团聚” 实现粉末物料的颗粒化:
设备结构:主体为倾斜放置的圆形盘体(直径 0.5-3m,倾角 30°-50° 可调),盘体材质采用 304 或 316 不锈钢(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GB 4806.9-2016),表面经镜面抛光(粗糙度 Ra≤0.8μm),避免物料残留与污染。盘体边缘设挡料圈(高度 5-15cm),防止颗粒溢出;底部配备变频电机驱动,转速可在 5-30 转 / 分钟范围内调节。
造粒过程:
进料阶段:将食品原料粉末(如蛋白粉、谷物粉、调味料粉)与适量粘合剂(如水、糖浆、明胶溶液)按比例加入圆盘;
滚动成核:物料在圆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与重力作用下,沿盘壁向上滚动并相互碰撞,粉末逐渐团聚形成小颗粒(“核粒”);
颗粒长大:核粒在滚动过程中不断吸附新粉末与粘合剂,通过 “层积效应” 逐渐长大至目标粒径(0.5-5mm);
筛分出料:达到粒径的颗粒从圆盘边缘溢出,经振动筛分级(去除过细或过大颗粒),合格颗粒进入干燥环节(热风干燥,温度≤60℃,保留热敏性成分)。
关键参数控制:通过调节圆盘倾角(倾角越大,颗粒生长速度越慢,粒度越均匀)、转速(转速过高易导致颗粒破碎)、粘合剂用量(影响颗粒强度与含水率),可精准控制成品颗粒的粒径(偏差≤±0.3mm)、抗压强度(1-5N)和含水率(≤8%),满足不同食品的品质要求。
圆盘造粒的灵活性使其能适应多种食品原料的特性,在功能性食品、调味品、特殊膳食等领域均有成熟应用:
应用案例:蛋白粉颗粒、益生菌固体饮料、膳食纤维颗粒等。
原料特性:以乳清蛋白、大豆蛋白等粉末为基材,需添加益生菌、维生素等热敏性成分(不耐高温)。
造粒优势:圆盘造粒采用常温成型(无需高温挤压),配合低温干燥(40-50℃),可保留益生菌活性(存活率≥90%)。例如,将益生菌粉与麦芽糊精按 1:5 比例混合,以 5% 明胶溶液为粘合剂,在倾角 40°、转速 15 转 / 分钟的条件下,可制得 2-3mm 的颗粒,冲调性好(30 秒内溶解),且益生菌在常温下保质期达 12 个月。
工艺亮点:通过颗粒包埋技术(在圆盘造粒后期喷涂保护层),可进一步提升功能性成分的稳定性(如维生素 C 的保留率从 60% 提升至 85%)。
应用案例:鸡精、浓汤宝颗粒、复合调味料颗粒等。
原料特性:由盐、糖、香精、呈味核苷酸等多种粉末混合而成,需具备速溶性与风味稳定性。
造粒优势:圆盘造粒可实现多种成分的均匀混合与颗粒化,避免传统粉末调味品的 “结块”“分层” 问题。例如,生产鸡精颗粒时,将鸡肉粉、淀粉、盐按 3:3:2 比例混合,以 10% 淀粉浆为粘合剂,在倾角 35°、转速 20 转 / 分钟的参数下,制得 1-2mm 的颗粒,流动性好(休止角≤30°),且在 soups、炒菜中 3 分钟内完全溶解,风味释放均匀。
成本优势:设备投资仅为喷雾造粒的 1/3-1/2,适合中小调味品企业的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(如定制化复合调味料)。
应用案例:米粉颗粒、蔬菜粉颗粒、谷物脆颗粒等。
原料特性:要求颗粒细腻(粒径≤2mm)、易吞咽、无尖锐棱角,且需保留原料营养(如膳食纤维、矿物质)。
造粒优势:圆盘造粒的 “温和成粒” 特性可避免原料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损失。例如,将大米粉与胡萝卜粉按 4:1 混合,以母乳化液(模拟母乳成分的液体辅料)为粘合剂,在低转速(8-10 转 / 分钟)、小倾角(30°)条件下制得 1-1.5mm 的圆形颗粒,颗粒表面光滑(无尖锐边缘),符合婴幼儿食品的安全性要求。
功能拓展:通过调节粘合剂配方(如添加低聚果糖),可同时实现颗粒成型与益生元添加,提升辅食的功能性。
应用案例:速溶麦片、谷物能量球、代餐颗粒等。
原料特性:以燕麦、玉米、荞麦等谷物粉为主,需具备一定硬度(抗运输破碎)和口感(酥脆或软糯)。
造粒优势:圆盘造粒可通过控制颗粒密度(调整粘合剂用量)实现不同口感 —— 添加 5% 糖浆制得的颗粒密度低(孔隙率高),经烘烤后口感酥脆;添加 10% 麦芽糊精制得的颗粒密度高,口感软糯有嚼劲。例如,燕麦能量球生产中,圆盘造粒后经低温烘焙(80℃),可保留燕麦中的 β- 葡聚糖(含量≥5%),符合健康食品定位。
相比其他造粒技术(如挤压造粒、流化床造粒),圆盘造粒在食品加工中展现出三方面独特优势:
食品级圆盘造粒机的单台投资通常在 5-20 万元(根据产能),远低于喷雾造粒设备(50-200 万元),适合中小企业入门。设备结构简单(无复杂管道或腔体),可拆卸部件(如挡料圈、搅拌桨)均可单独清洗,符合食品生产的 GMP 洁净要求(清洁验证残留量≤10ppm)。每日生产结束后,通过 CIP(原位清洗)系统配合碱性清洗剂(如 1% 氢氧化钠溶液),30 分钟内即可完成清洁,避免交叉污染。
圆盘造粒可处理含水量 8%-25% 的粉末原料,无论是亲水型(如奶粉)、疏水型(如植物蛋白粉)还是含纤维原料(如果蔬粉),均可通过调整粘合剂类型(水、酒精、胶体溶液)实现稳定造粒。例如,处理疏水性植物蛋白粉时,添加 5% 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,可降低颗粒表面张力,提升成粒率(从 60% 提升至 85%)。此外,通过快速更换圆盘(配备多套不同直径的盘体),可在 1 小时内完成产品切换(如从 2mm 鸡精颗粒切换为 1mm 米粉颗粒),满足多品种生产需求。
安全性:与物料接触的部件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,粘合剂选用可食用原料(如天然胶体、糖浆),无化学残留风险;
均匀性:颗粒粒径偏差≤5%(优于挤压造粒的 10%-15%),确保产品计量准确(如调味料颗粒的每克含菌量偏差≤10%);
功能性:低温造粒工艺可保留原料中的热敏成分(如维生素、益生菌),成品溶解性、流动性等物理指标可控(如速溶颗粒的溶解时间≤60 秒)。
在食品领域应用圆盘造粒时,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,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:
粘合剂选择:优先选用天然可食用原料(如阿拉伯胶、改性淀粉),避免使用化学合成粘合剂;针对低糖、低卡产品,可采用水基粘合剂(配合原料自身的粘性成分),减少添加量;
微生物控制:造粒后需及时干燥(含水率降至≤5%),并在洁净车间(十万级以上)内进行包装,避免霉菌污染(霉菌计数≤10cfu/g);
技术升级:新型圆盘造粒机已集成在线监测系统(如近红外传感器实时检测颗粒水分)、自动出料装置,配合 PLC 控制系统实现参数精准调控,适合规模化生产。
圆盘造粒凭借 “低成本、高灵活、易操作” 的特点,在食品领域的中小型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,尤其在功能性营养颗粒、调味品、婴幼儿辅食等细分市场展现出独特优势。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将粉末原料转化为便于使用的颗粒产品,更在于通过温和的造粒工艺保留食品的营养与风味,同时满足食品安全标准与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。随着消费者对颗粒状食品的需求增长(如便捷化、功能化趋势),圆盘造粒技术将通过材料升级(如陶瓷涂层圆盘减少磨损)、工艺优化(如低温造粒 + 冻干结合),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,为食品工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1 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34113号-4 XML地图 平台电子营业执照信息公示